买球官网入口(中国)买球有限公司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招贤纳士 
 校友之家 
 标杆院系 
数学物理创新实验班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23-01-12 15:35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

数学物理创新实验班(Innovation Class of Mathematic and Physics

二、专业代码、学制

(一) 专业代码:

(二) 专业学制: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培养计划按照三年实施。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可以以三年毕业。三年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第四年根据学生修读的专业课模块安排进入物理学或者数学专业常规班继续学习。

三、授予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专业按照学生修读的专业课模块分为物理学、数学两个专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给予授予相应的学位。

四、专业简介、专业特色及校外培养形式。

广西大学数学物理创新实验班依托广西大学物理学、数学学科办学。广西大学物理学学科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广西一流学科建设点(2020年中期评估获得A)。教学科研型专任教师共52名,51名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共6名,广西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和其它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2名。该学科还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非全职聘任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8人、美国知名大学教授3人。著名的光电材料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受聘荣誉教授。广西大学数学学科2006年获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被确立为广西唯一的数学一级重点学科,2021年取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任教师70人,57%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千骨计划”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1人,广西大学君武学者4人。

本专业以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行科教融合、全员导师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夯实数学、物理学基础和强化物理实验技能基础上,根据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或者推荐攻读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数学类、计算机类、物理学类、天文技术类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为2019年新建成的拥有设备价值近5000万元的物理电子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科教融合培养平台主要包括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纳米能源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共建)、广西大学光电材料和器件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空间-地基全球时域天文网络望远镜、广西高校数学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信息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运筹学与最优控制”;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和“优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5个研究机构与创新团队等。此外,本专业还充分利用校外优势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前沿专题讲座、创新实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全部进入专业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毕业生能在物理学、数学、光电信息、计算机信息等领域和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中从事科研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附:1. 学生选拔

1)学生从物理学、数学两个专业大一新生选拔,招收人数为50人。

2)选拔程序:学生提出报名申请à学校组织笔试(数学)à学院组织专家组开展面试à学院审核à学校审批。考核成绩评定:(考生高考成绩/生源地一本线分数线)*40%+(笔试成绩/参加遴选学生笔试成绩中位数)*20%+(面试成绩/参加面试学生成绩中位数)*40%

3)面试专家组:由学院组织5-7名专家对学生进行面试。面试考核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术发展潜质。

2.组织和管理

1.两个学院成立实验班管理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负责培养方案审定、学员遴选、异议调查和处理等。

2)学院院长兼任班主任,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兼任常务副班主任。

3)实行导师制,创培班学生进入相应导师科研团队,按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格安排学习场地和使用科研设备。

4)创培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与常规班学生相同,留级的学生编入下一年级的常规班学习,其所获得的课程学分可以替代同等档次或低档次的相近课程学分。

3. 导师遴选条件

导师,原则上必须具备高级职称或是新轨教师,且主持有在研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五、培养目标

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扎实数学物理学基础,掌握规范化的物理学实验方法和计算机技能,受到体系化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训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能从事物理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多元化、创新型本科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物理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管理、金融保险等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

毕业五年左右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经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应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累,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基本理论和实验动手能力;

目标2: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粒子天体物理、能源与凝聚态物理、光电物理等项目课题的研究开发,经过数学与应用数学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训练,擅长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

目标3:应当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对所从事职业、社会、环境等具有责任感;

目标4:本专业培养物理学、数学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继续攻读数学物理及其相关的高新技术、交叉学科等领域的研究生,成为扎实物理、数学专业能力、有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

 

六、毕业要求(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和培养标准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方面:

A.知识架构

学生应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与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积累,系统地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

A1人文科学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我国对于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研究论文调研等。

A2 数学物理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应扎实、系统掌握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学分析系列课程等数学基础理论课程,普通物理系列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物理基础理论课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

A3 数学物理核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线性代数、数学模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数学物理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A4 数学物理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在系统掌握物理电子理论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学习特定领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实现对粒子天体物理、材料与能源物理、光电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数学应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等某个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熟练和精通

A5数学物理学领域前沿知识:学生应了解和把握数学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需求

A6 物理学、应用数学相关实验能力:学生在系统了解和掌握数学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了解和掌握物理学、应用数学等经典和前沿实验原理和技能,涵盖力、热、光、电等基础物理、计算机编程实验等,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打破传统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风格,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导师)科研项目构建。

B.能力要求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具有相关学科领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或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能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粒子天体物理、能源物理、光电物理、物理电子、数学与数学应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等项目课题的研究开发,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

B1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从网络、书本、媒体等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B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加强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技术手段等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参与科研、生产等实践活动。

B3知识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应当具有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粒子天体物理、材料与能源物理、光电物理、数学与数学应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B4沟通与合作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与交流能力,包括在国际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论文、设计报告撰写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C.素质能力

学生应当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所从事职业、社会、环境等具有责任感。

C1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C2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等具有责任感。

C3 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及基本素质:学生应当了解现行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培养工作中恪守学术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具有敬业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思维开阔,善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具有创新思想,并能付诸实施,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C4 良好的人文素质:生应当了解将学过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如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自己特有的优秀内在品质,学会如何做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用人文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如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1专业毕业要求对学校毕业要求基本标准的覆盖关系

培养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基本标准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1、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品行端正,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现身科学教育事业的科学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2、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知识和素养,具有较强的外语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3、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用√表示有对应覆盖关系

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P1

P2

P3

P4

A1

H

L

L

M

A2

M

H

M

M

A3

M

H

M

H

A4

M

H

H

H

A5

M

H

H

H

A6

M

H

L

M

B1

M

M

H

M

B2

M

M

H

M

B3

H

L

H

M

B4

H

L

H

M

C1

H

L

L

H

C2

H

L

L

H

C3

H

L

L

M

C4

H

L

L

M

注:培养目标1234分别用P1P2P3P4代替,用HML分别表示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度的高中低

七、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导师课、研究型课程、讨论课程、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校内外合授课程、创新创业课等)。

1. 专业核心课程: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物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一)核心理论课程

核心理论课程有:《数学分析(一二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线性代数》、《数学模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等。

(二)核心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主要是基础物理实验,由基础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组成,其中,结合学院科研团队情况,近代物理实验涵盖部分专业实验。同时,通过《科研训练实践》和《导师制课程》系列课程,推进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到一线科研活动中。

2. 特色、特设课程:

(一)培养特色

在人才培养过程,构建科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培养体系,以高水平前沿课堂为引领,以学生科研创新实践为过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引入高水平前沿课堂和科研创新实践训练,发展了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形成了配套培养体系(如图1),第一学年以《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学科前沿讲座》等系列课程,塑造专业思想、开拓学术前沿视野,并开放科研资源和研究平台,进行科研素质教育和基本科研训练;第二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引导,结合《导师制课程》推进学生进入科研团队;第三年,强化《导师制课程》,以成果为导向推进学生参与到一线科研活动中,深化科研实践和课题研究,在全程实践和互动中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1第一学期:强化新生入学教育,专家开设入学第一讲,引导大学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启蒙科研训练意识;

2)第二、三学期:建设前沿导论课题,引领学术前沿进课堂,启发科研思维,引导学生流向科研团队和实验室;

3)第四到九学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课题结合《导师制课程》,推进实质的科研训练,让学生参与到一线的科研活动中;

4)第九学期,《导师制课程》课题研究内容衔接毕业设计(论文),转化科研训练成果,科技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完成一站式科研训练和教学。

(二)特色课程

(1) 科研实训课

此类课程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从事物理学领域科学研究或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如《科研训练实践》和导师制课程》系列课程。其中《科研训练实践》导师制课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训练了解科学技术前沿,形成调研报告进行汇报;《导师制课程(二》旨在惯性维系《科研训练实践》的科研能力培养,推动学生实质参与一线研究课题,并在下半阶段以科研成果为导向;《毕业设计(论文)》衔接《导师制课程(二)》,贯穿大学,进一步推进学生科研实践,形成研究成果。

(2) 前沿特色选修课

此类课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物理学相关专业前沿导论理论、研究热点以及物理学的发展方向。一共开设了粒子天体物理、材料与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等方向选修课。

(3) 国际化课程

此类课程重在拓展学生国际化的物理学学习与研究视野。如《学科前沿讲座》、《导师制课程》系列课程等。

(4)英文课程

此类课程重在拓展学生语言应用和双语学习,如《天体物理(英语)》等。

八、毕业学分要求、课程修读要求与选课说明。

1. 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培养计划按照三年实施。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可以以三年毕业。三年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第四年根据学生修读的专业课模块安排进入物理学或者数学等专业常规班继续学习,最长修业年限6年;

2.允许创培班学生在第三学年秋季学期提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通过(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为)A+的高校、中科院大学或国外高校研究生录取,在研究生入学前修完培养计划应修课程达到毕业条件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通过本校研究生考试录取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有关课程可在研究生阶段补修或者免修,达到毕业条件后可以发放本科毕业证和授予学士学位。

3. 创培班学生完成前3年学习,符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升学条件的,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批,可转入中外合作项目学习,有关课程可在研究生阶段补修或者免修,达到毕业条件后可以发放本科毕业证和授予学士学位。

4.本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51,其中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如下表3

3 各类别课程及环节要求学分数

课程类别

通识必修

通识选修

学门核心

学类核心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集中实践必修

集中实践选修

合计

学分数

30

10

37.5

12

18

22.5

21

0

151

占总学分比例(%

19.9%

6.6%

24.8%

8.0%

11.9%

14.9%

13.9%

0

 

注: 无国家标准

 

5.学生修满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有关环节,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并修完规定必须修读但不记学分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德、智、体、美、劳合格,即可毕业。满足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要求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4.通识选修课修读要求: “通识选修课程”体系由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两大类六大模块组成(见表4),累计应修学分不少于10学分。其中:“领军人才素质教育”模块中的《中文写作实训》、《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必须选修;《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模块中的《创业基础》必须选修;《公共艺术课程》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其余《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模块至少选择其中2个模块修读。纯网络课程修读学分不超过总修读课程学分的50%

4. 通识选修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课程设置说明

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校选人文

2

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含《创业基础》课程

领军人才素质教育

校选人文/自然

1.5

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完善人格与修养,扩充人文自然科学知识等方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高峰体验课、学科前沿课、科技创新类、《中文写作实训》《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

中国、东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

校选人文

1.5

旨在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中国、东盟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类课程

海洋知识与可持续发展

校选自然

1.5

为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海洋、科技、经贸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的课程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

校选人文/自然

1.5

促进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适应现代化发展所需相关知识的课程

公共艺术课程模块

校选人文/自然

2

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5.专业选修课部分总共22.5学分,分两大方向,包括:数学、物理方向,学生应在4年时间内,根据对数学物理学学习的初步了解以及个人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自己的专业选修课选课方案,其中 “科研导论课”系列在三个夏季学期开设,每个学期限选一门(1学分),毕业前需修够3学分,其他课程根据每学期的课业压力,合理安排专业选修课的选课进度,毕业前需修够22.5学分

6.大学英语实行4-8弹性学分制。普通本科生入学后在本课程两年正常修读期内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或雅思、托福等国际权威英语等级考试)。学生的全国统考四级(CET4)笔试成绩≥480分或六级(CET6)笔试成绩≥450分,且至少完成和通过了2门共4学分的课程学习后,凭有效成绩证明即可申请以4学分完成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的修读。此类学生在修读获得4学分后,仍可通过不同方式保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如自愿交费在正修课时间段内修读多于必修的2门大学英语课程(含基础英语类和高级英语类),或参加后续英语选修课程、双语专业课程、全英专业课程学习等,并可任选其中两门成绩最高的作为毕业课程成绩计算绩点。两年正常修读期内未达到4学分制修读条件但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CET4425分),从第三学期起可以不再修读基础英语类课程,而逐级修读更利于能力发展的高级英语类课程(《高级英语(一)》、《高级英语(二)》),直至完成8学分的必修课程学习。

《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四)》及《高级英语(一)》、《高级英语(二)》设置在专业选修课模块。对于没有达到免修条件,需要修读大学英语(三)(四)的,或达到免修条件单但自愿选择学习高级英语课程的学生,以上课程的学分均不纳入专业选修课学分。亦即达到免修英语条件的学生,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为155。没有达到免修英语条件的学生,以及达到免修条件但自愿选择学习高级英语课程的,毕业总学分则是(155+2)或(155+4)。

7.本专业学生必须按学校要求,完成不计学分的“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普通话测试”及“劳动”课程。

8.集中实践环节必修部分的《创新创业实践》要求按《广西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西大教[2017]80号)》执行,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要求不少于2学分。

创新创业实践环节2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第一课堂外的各类活动,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评定获得的学分,由科研学分学科竞赛学分技能学分社会实践学分创业实践学分构成。创新创业学分的获得请参见广西大学关于创新实践学分的相关实施办法(获得的超额创新创业学分,仅能抵扣本专业非主干选修课)。

科研学分是指主持或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著、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学科竞赛学分是指参加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艺表演等,获校级及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技能学分是指通过培训或考试获得各类技能或资格证书而获得的相应学分。

社会实践学分是指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获奖、写出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经审核、认定而获得的学分。

创业实践学分是指学生注册公司、工作室、事务所等并成功经营达到一定时间,或是参加其他创业活动,经审核、认定而获得的学分。

九、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一)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将毕业要求细分为指标点,依据指标点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制定毕业要求实现矩阵,保证课程体系全部支撑毕业要求。

5.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A1

人文科学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我国对于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研究论文调研等

A1.1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基本常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识选修-人文

A1.2

了解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知识

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形势与政策、导师制课程

A1.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二)、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四)、通用学术英语(一)、通用学术英语(二)、专业英语与方向文献调研

A2

数学物理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应扎实、系统掌握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学分析系列课程等数学基础理论课程,普通物理系列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物理基础理论课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

A2.1

掌握自然科学哲学基础,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A2.2

系统掌握物理学数学基础

数学分析(一、二、三)、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

A2.3

系统掌握物理学相关的计算机技术

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物理基础

A2.4

掌握普通物理学基础知识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

A3

数学物理核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数学物理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A3.1

掌握学基础知识

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 、微分几何 、拓扑学

A3.2

掌握物理学专业核心知识

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

A4

数学物理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在系统掌握物理电子理论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学习特定领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实现对粒子天体物理、材料与能源物理、光电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数学应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等某个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熟练和精通

A4.1

掌握粒子天体物理专业知识

天体物理(全英)、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实测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研)、粒子探测技术

A4.2

掌握材料与能源物理专业知识

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结构与物性 、先进材料物理计算(英语)、先进储能材料、新能源器件及其工艺

A4.3

掌握光电物理专业知识

半导体物理学、先进材料物理计算(英语)、光电子学 、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器件及工艺、非线性光学、纳米光子学、光电检测技术

A4.4

掌握其他物理专业知识

信号与系统、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导论、物理学史与科学精神

A4.5

掌握其他数学与应用专业知识

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 、数学模型、群与表示论 、李群与微分流形 、基础代数

A5

数学物理学领域前沿知识:学生应了解和把握数学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需求。

A5.1

了解物理学领域前沿知识

学科前沿讲座、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科研导论课程、导师制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A6

物理学、应用数学相关实验能力:学生在系统了解和掌握数学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了解和掌握物理学、应用数学等经典和前沿实验原理和技能,涵盖力、热、光、电等基础物理、计算机编程实验等,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打破传统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风格,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导师)科研项目构建。

A6.1

掌握物理学经典和前沿实验原理和技术

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学实验

B1

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从网络、书本、媒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B1.1

具有较强的从课外网络、书本、媒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制课程、科研导论课、毕业设计(论文)

B1.2

具备快速掌握新知识领域概况的能力,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制课程、科研导论课、毕业设计(论文)

B1.3

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导师制课程、毕业设计(论文)

B2

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注重加强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技术手段等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参与科研、生产等实践活动。

B2.1

掌握和理解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B2.2

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或科学研究实际问题

基础物理实验、电子基础实验、物理电子综合实验、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制课程,毕业设计(论文)

B2.3

初步参与生产或科学实验

导师制课程,毕业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实践

B3

学生应当具有熟练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粒子天体物理、材料与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B3.1

掌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天体物理、材料与能源物理和光电物理等领域

基础物理实验、电子基础实验、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制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B3.2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基础物理实验、电子基础实验、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制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B4

沟通与合作能力: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包括在国际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B4.1

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中文写作实训、普通话测试、导师制课程、毕业设计(论文)

B4.2

国际环境下沟通外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二)、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四)、通用学术英语(一)、通用学术英语(二)、导师制课程

B4.3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劳动、导师制课程、毕业设计(论文)

C1

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应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努力通过相关学科的学习科学理性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

C1.1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C1.2

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正确评价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系列国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C2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C2.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社会实践

C3

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及基本素质:学生应当了解现行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培养工作中恪守学术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具有敬业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思维开阔,善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具有创新思想,并能付诸实施,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C3.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

C3.2

具备工作中恪守学术规范、行业法律法规的精神

科研训练实践、导师制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C3.3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劳动、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C4

良好的人文素质:学生应当了解将学过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常识如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自己特有的优秀内在品质,学会如何做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用人文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如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C4.1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基本常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识选修-人文

 

(二)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6-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课程、教学环节

学分

课程

性质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必修

L

L

 

 

 

 

 

L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必修

L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5

必修

L

 

 

 

 

 

 

 

 

 

M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必修

L

 

 

 

 

 

 

 

 

 

H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必修

L

 

 

 

 

 

 

 

 

 

M

H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5

必修

L

 

 

 

 

 

 

 

 

 

M

 

 

 

形势与政策

2

必修

L

 

 

 

 

 

 

 

 

 

H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

1

必修

 

 

 

 

 

 

 

 

 

 

 

 

 

M

C语言程序设计

3

必修

 

L

 

 

 

 

 

 

 

 

 

 

 

 

大学英语()

2

必修

L

 

 

 

 

 

 

 

 

L

 

 

 

 

大学英语()

2

必修

L

 

 

 

 

 

 

 

 

L

 

 

 

 

体育()()()()

4

必修

 

 

 

 

 

 

 

 

 

 

 

 

 

M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1

必修

 

L

 

 

 

 

 

 

 

 

L

L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4.5

选修

L

 

 

 

 

 

 

 

 

 

 

 

 

 

创业基础

2

选修

 

L

 

 

 

 

M

L

M

 

 

 

 

 

中文写作实训

0.5

选修

 

 

 

 

 

 

 

 

 

L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选修

 

L

 

 

 

 

 

L

 

 

 

 

 

 

数学分析(一)

6

必修

 

L

 

 

 

 

 

 

 

 

 

 

 

 

数学分析(二)

6

必修

 

L

 

 

 

 

 

 

 

 

 

 

 

 

数学分析(三)

6

必修

 

L

 

 

 

 

 

 

 

 

 

 

 

 

数学物理方法

4

必修

 

L

 

 

 

 

 

 

 

 

 

 

 

 

线性代数(一)

2.5

必修

 

L

 

 

 

 

 

 

 

 

 

 

 

 

线性代数(二)

2.5

必修

 

L

 

 

 

 

 

 

 

 

 

 

 

 

数学模型

3

必修

 

L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必修

 

L

 

 

 

 

 

 

 

 

 

 

 

 

力学

3.5

必修

 

 

L

 

 

 

 

 

 

 

 

 

 

 

热学

3

必修

 

 

L

 

 

 

 

 

 

 

 

 

 

 

电磁学

4

必修

 

 

L

 

 

 

 

 

 

 

 

 

 

 

光学

3

必修

 

 

L

 

 

 

 

 

 

 

 

 

 

 

原子物理学

3

必修

 

 

L

 

 

 

 

 

 

 

 

 

 

 

基础物理实验(一)

1.5

必修

 

 

 

 

 

H

 

 

 

 

 

 

 

 

基础物理实验(二)

1.5

必修

 

 

 

 

 

H

 

 

 

 

 

 

 

 

近代物理实验()

2

必修

 

 

 

 

 

H

 

 

 

 

 

 

 

 

近代物理实验()

2

必修

 

 

 

 

 

H

 

 

 

 

 

 

 

 

理论力学

3

必修

 

 

L

 

 

 

 

 

 

 

 

 

 

 

电动力学

3.5

必修

 

 

L

 

 

 

 

 

 

 

 

 

 

 

量子力学

4

必修

 

 

L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3.5

必修

 

 

L

 

 

 

 

 

 

 

 

 

 

 

电子技术基础

3.5

必修

 

 

 

L

 

 

 

 

 

 

 

 

 

 

固体物理学

3

必修

 

 

 

L

 

 

 

 

 

 

 

 

 

 

大学英语()或通用学术英语(一)

2

选修

L

 

 

 

 

 

 

 

 

L

 

 

 

 

大学英语()或通用学术英语(二)

2

选修

L

 

 

 

 

 

 

 

 

L

 

 

 

 

导师导论课

3

选修

 

 

 

 

H

 

 

 

 

 

 

 

 

 

天体物理(全英)

2

选修

 

 

 

L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2

选修

 

 

 

L

 

 

 

 

 

 

 

 

 

 

粒子物理学

2

选修

 

 

 

L

 

 

 

 

 

 

 

 

 

 

原子核物理(研)

2

选修

 

 

 

L

 

 

 

 

 

 

 

 

 

 

半导体物理学

3

选修

 

 

 

M

 

 

 

 

 

 

 

 

 

 

光电子学

3

选修

 

 

 

L

 

 

 

 

 

 

 

 

 

 

激光原理与技术

3

选修

 

 

 

L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必修

 

 

 

 

 

 

 

 

 

 

 

H

M

M

毕业设计(论文)

12

必修

 

 

 

 

H

 

H

M

H

M

 

 

M

 

创新创业实践

2

必修

L

 

 

 

 

 

M

M

M

 

 

 

M

 

科研训练实践

1

必修

L

 

L

 

H

 

H

H

H

M

 

 

 

 

导师制课程(一)

2

必修

L

 

L

 

H

 

H

H

H

M

 

 

 

 

导师制课程(二)

2

必修

L

 

L

 

H

 

H

H

H

M

 

 

 

 

数学物理前沿讲座

1

必修

 

 

 

 

H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

1

必修

 

 

 

 

H

 

 

 

 

 

 

 

 

 

注: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支撑强度的含义是指该课程覆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多寡,H至少覆盖80%M至少覆盖50%L至少覆盖30%。表中教学环节是指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

 

(三)课程设置明细表

1.通识教育课程(共40学分,其中通识必修30学分+通识选修10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2.5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5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5

2.5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2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5

2.5

4

 

 

形势与政策

2

1

1245781011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上)

0.5

2

1

 

 

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下)

0.5

2

7

 

 

C语言程序设计

3

3

5

 

 

大学英语(一)

2

2

2

 

 

大学英语(二)

2

2

3

 

 

体育(一)(二)(三)(四)

4

4

1245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1

1

5

 

 

五有领军人才特色通识选修

10

10

 

 

 

创业基础

2

2

 

 

 

中文写作实训

0.5

0.5

4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1

1

4

 

 

2.学门核心课程(共37.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数学分析(一)

6

6

1

必修

 

数学分析(二)

6

6

2

必修

 

数学分析(三)

6

6

4

必修

 

力学

3.5

3.5

1

必修

 

热学

3

3

2

必修

 

电磁学

4

4

2

必修

 

光学

3

3

4

必修

 

原子物理学

3

3

4

必修

 

基础物理实验(一)

1.5

1.5

2

必修

 

基础物理实验(二)

1.5

1.5

4

必修

 

3.学类核心课程(共12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线性代数(一)

2.5

2.5

1

必修

 

线性代数(二)

2.5

2.5

2

必修

 

数学模型

3

3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4

7

必修

 

4.专业核心课程(共1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理论力学

3

3

2

必修

 

电动力学

3.5

3.5

5

必修

 

量子力学

4

4

5

必修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3.5

3.5

4

必修

 

数学物理方法

4

4

5

必修

 

5.专业选修课程(共22.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电子技术基础

3.5

3.5

4

限定选修课

 

近代物理学实验()

2

2

7

限定选修课

 

近代物理学实验()

3

3

8

限定选修课

 

固体物理学

3

3

5

限定选修课

 

大学英语()或高级英语(一)

2

2

4

若未达免修条件,则需继续修读大学英语(三);如已达免修条件,鼓励继续选修高级英语(一);以上课程所获学分不计入专业选修课已修学分

 

大学英语()或高级英语(二)

2

2

5

若未达免修条件,则需继续修读大学英语(四);如已达免修条件,鼓励继续选修高级英语(二);以上课程所获学分不计入专业选修课已修学分

 

科研导论课(一)

1

1

3

限定选修课

 

科研导论课(二)

1

1

6

限定选修课

 

科研导论课(三)

1

1

9

限定选修课

 

天体物理(全英)

2

2

7

选修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2

2

8

选修

 

实测天体物理

2

2

8

选修

 

粒子物理学

2

2

7

选修

 

原子核物理

2

2

7

选修

 

半导体物理学

3

3

7

选修

 

光电子学

3

3

8

选修

 

激光原理与技术

3

3

8

选修

 

6.集中实践(共21学分,其中必修21学分,选修0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备注

 

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

0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

12

12

11,12

必修

 

创新创业实践

2

2

10

必修

 

科研训练实践

2

2

2

必修

 

导师制课程(一)

2

2

4, 5, 6

必修

 

导师制课程()

2

2

7,8,9

必修

 

数学物理前沿讲座

1

1

3

必修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

1

1

1

必修

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

1.协同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国家对于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设规划,本专业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推进宽基础、高水平的研究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

1. 协同培养的目标

在学生完成数学物理创培班专业大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应用技术选修课程,由校内和校外老师共同授课。主要有:

一是到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或学校进行联合培养,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功底和宽厚物理电子类专业基础,有志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物理和数学类高端人才。

二是到相关企事业实习和实践。在拓展学生视野和加深、巩固课题所学知识的同时,找到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工作的结合点,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同时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2. 培养要求

通过到国内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和实践,结合培养目标,学习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一) 基础知识扎实:数学物理学知识是所有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较好地完成数学物理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能够很好理解和较快掌握其他的应用技术课程,为学习应用技术课程打下很好的理论知识基础。物理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等。应用技术课程有: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电路基础等。

(二) 应用技术水平高:实践中不仅懂得如何应用所学的技术知识,还要懂得解决应用技术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在理论上能够对应用技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维逻辑清晰,具有运用所掌握知识解决应用技术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处理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三) 良好的职业发展:通过较好完成数学物理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知识。在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的未来职业中能够懂得如何学习和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应用技术水平。

7 企业、同行高校及科研院培养标准实现表

企业培养标准

企业培养环节

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通过企业高校的社会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社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知识。

工具性知识

在完成相关实习报告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撰写报告,熟悉对文献检索工具、办公操作软件、科研数据处理软件等工具性知识。

专业知识

通过企业高校各阶段的实习和设计,对数学物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相关领域知识

通过认知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了解数学物理学相关领域的知识。

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各阶段的学习和撰写报告,掌握资料查询、归类、综合等基本方法,并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通过工程或科研项目的设计、生产或研究方案的制定、分析、讨论、改进和总结,培养学生对工程、科研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工程、科研实践能力

通过工程或科研的问题、案例和项目组织实践教学,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方式,了解本专业的技术标准,并“真刀实枪”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

在企业高校实践各阶段,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或高校院所的科研学术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提高工程、学术创新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通过与工程或科研项目组的各项活动,了解工程或科研项目的任务、人力和资源的协调与分配,并训练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与项目组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集体中的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并通过实习报告撰写、汇报与答辩,提高学生的书面及语言表达能力。

素质

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

通过与大师专家的直接接触,学习和感受大师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工作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企业高校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

 

2.协同培养的教学/实践内容

8在企业、同行高校及科研院开展的教学/实践内容

实施学期(时间)

周数

教学/实践内容

备注

3学期

1

认知实习:校内或校外合作单位的人员带领学生参观实习科研场所,并进行一定的科研活动实习,具体包括进入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纳米能源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共建)、广西大学光电材料和器件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空间-地基全球时域天文网络望远镜等参观实习、体验科研基本流程,构建科学的科研视野和正确的大学生涯规划。

 

第二~八学期

4

导师制课程:校内外导师根据给出研究型或设计性课题,师生互选后,学生开展文献及背景调研,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第九学期

1

社会实践:在企业或高校导师指导下学习企业产品某一环节的生产细节、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实际操作相关设备,参与电子或光电子产品的生产或者物理相关科研实训。

 

第十一学期

2

毕业实习:利用校外优势资源,通过大创项目、暑期班、夏令营等模式,将学生推送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围绕国家大仪器、大设备开展实习实训。利用广西华银铝业等企事业单位,推进学生实习实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了解相关的工业生产流程。

 

第十一~十二学期

12

联合毕业设计:对企业或高校实训以来所学知识和积累的实际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调研设计产品的技术现状与趋势;查阅相关资料,与校内导师、企业高校导师和项目组同学讨论,明确设计方法。撰写设计方案,并进行开题汇报。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每周一次的汇报,并进行不定期的交流。不定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交流和讨论。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协同培养的考核方式

1)各阶段内容与形式根据培养方案执行。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各阶段企业学养标准和考核要求,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2)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和人格养成作为核心,实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大作业、实践报告报告、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表现、企业导师评价、实习答辩等,均将成为课程考核学生的重要方式。

3)根据培养目标提出新的毕业要求,增加对能力的要求、对工程训练和工程实践的要求和毕业设计的要求等。对于各专业的特殊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参与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取得的各类成果和经历,均在毕业成绩单上反映出来。

4)企业实践结束后,学生需填写《广西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考核表》,其中要求撰写的实践报告部分根据实践时长,平均每天不少于500字。实践活动所在企业(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分别就实践学习情况和实践报告内容给出考核意见,然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就实践报告采取答辩方式进行面试考核,面试考核小组由3-5名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实践考核考核等级采用实习总结、实习汇报、导师评分、面试多重评定方法,根据加权平均分将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4. 实施企事业单位

联合国内高水平科教资源,建设了一流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科研训练资源。目前形成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机制的合作基地有:

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成立广西大学-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依托该基地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开展天体物理本科人才培养,与我校学生共同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题,开展天文观测和天体物理科研训练。选派院士、研究员开设系列学术讲座和开展学术报告、接纳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及暑期讲习班和夏令营活动,教学经费由国家天文台向中科院申请解决。

2)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依托该基地开展天体物理本科人才培养,与我校学生共同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课题,开展天文观测和天体物理科研训练。双方签订关于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协议,双边面向科教协同育人系列行动开展菁英教育试点,开办冠名为紫金之星的天文菁英教育班,规模为20名学生左右/每年,从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中选拔。选派院士、研究员开设系列学术讲座和开展学术报告、接纳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及暑期讲习班和夏令营活动,教学经费由国家天文台向中科院申请解决。鼓励紫金之星学生按校方有关规定参加推免硕士生或直博生的考核选拔,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实行本硕、本博联读,或纳入高校和中科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渠道管理。

3)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接纳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及暑期讲习班和夏令营活动,与我校学生共同申报大创计划课题,开展探测技术和粒子天体物理研究。

4)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接纳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及暑期讲习班和夏令营活动,依托该所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技术研究训练。

5)清华大学天文学系:接纳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及暑期讲习班和夏令营活动,开展探测技术和粒子天体物理研究训练。

此外还有校外企业,如:

1)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

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4)广西广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深圳嘉普通太阳能有限公司;

6)深圳市振远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7) 南宁市三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8)广西博贝斯电气有限公司。

9. 部分校企联合培养单位及培养内容

编号

企业单位

认知实习

社会实践

导师制课程

毕业实习

联合毕业设计

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3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

 

4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5

清华大学天文学系

 

6

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

 

 

十一、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略)

十二、课程责任教师一览表(22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课程(专业核心、专业选修、通识选修)

1 

林达斌

教授

研究生/博士

天体物理

数学物理方法(专业核心)

2 

周宇璐

助理教授

研究生/博士

原子核相关计算

力学(学门核心)

3 

刘宝容

助理教授

研究生/博士

天体物理研究

热学(学门核心)

4 

梁毅

助理教授

研究生/博士

光学相关研究

电磁学(学门核心)

5 

陈子乾

助理教授

研究生/博士

光学相关研究

光学(学门核心)

6 

王祥高

教授

研究生/博士

天体辐射机制

原子物理学(学门核心)

7 

梁先庆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储能材料研究

固体物理学(指定专业选修)

8 

黄宇阳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物理学

基础物理实验()(学类核心)

9 

黄宇阳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物理学

基础物理实验()(学类核心)

10 

黄宇阳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物理学

近代物理实验()

(指定专业选修)

11 

黄宇阳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物理学

近代物理学实验()

(指定专业选修)

12 

周文政

教授

研究生/博士

物理学

理论力学(专业核心)

13 

吕侯军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天体辐射机制

电动力学(专业核心)

14 

梁云峰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物理学

量子力学(专业核心)

15 

薛郁

教授

研究生/博士

复杂系统研究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专业核心)

16 

吕候军

副教授

研究生/博士

天体辐射机制

天体物理(双语)

(专业选修)

17 

刘宝容

助理教授

研究生/博士

天体物理研究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专业选修)

18 

黄海波

助理教授

研究生/博士

高能天体物理

粒子物理学(选修)

19 

管永精

教授

研究生/博士

核探测技术

原子核物理(研)

(专业选修)

20 

陈平

助理教授

研究生/博士

凝聚态

半导体物理学(专业选修)

21 

邹炳锁

教授

研究生/博士

光电子学与光电信息技术

光电子学(专业选修)

22 

万玲玉

教授

研究生/博士

光学器件研究

激光原理与技术(专业选修)

 

 

十三、专业责任教授(1名)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承担授课课程

1

梁恩维

教授

 研究生/博士

物理学

高能天体物理导论、

电动力学

 

 

关闭窗口